中国日报1月6日电 2023年12月31日,对于新疆机场集团乌鲁木齐国际机场航空器监护工作而言,是一个有着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历史时刻——乌鲁木齐国际机场航空器区域监护模式进入试运行阶段,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延用了20年的传统航空器监护模式到此结束,成功迈进了航空器区域监护的新征程!
自航空器区域监护立项以来,新疆机场集团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便始终以“规模化运营、区域化管理、专业化保障、智慧化发展”为战略引领,持续推进航空器监护关键环节的协同联动,全力构建乌鲁木齐国际机场航空器区域监护大安全防护网,守牢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地面空防安全关。
“协同联动”确保机坪整体运行
近年来,随着民航业的飞速发展,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停放的飞机数量不断增加,在机坪上从事保障的人员、车辆和远机位登机旅客也随之增长,空防安全风险逐步凸显,传统的飞机监护模式受限于固定岗位视线受阻等不利因素,整体岗位并没有发挥到最大的安全防护作用。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实行航空器区域监护后,区域监护人员不再固定值守某一个航班,而是采取“近、远机位相结合”的分区值守模式将航空器区域监护共划分6个监护区域,每个区域设立视频监控、固定值守、巡视检查、应急处置等岗位,通过视频监控平台进行后台监护,结合人车巡视和应急处置,实现对整个划定区域的全面管理,在拓宽整个机坪安全防控裕度的同时,极大地节约了人力资源,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其目的主要是将传统的航空器监护是单机固定值守模式,变为现在的岗位联动保障一个区域;将以往的航空器监护单兵作战,变为现在的各岗位协作配合;将过去的被动识别问题,变为现在的主动发现隐患。
“人防物防技防”提升机坪安全管控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实行的航空器区域监护工作,涵盖了整个机场126个停机位。航空器监护人员通过后台视频监控、车辆巡逻、固定值守等形式,对原有的航空器停放区域实行多方位的立体式管控,在技术层面实现了对整个航空器监护区域的全覆盖。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区域监护人员通过视频监控平台对机坪保障区域进行后台观察,结合固定值守岗瞭望、车辆(人员)巡逻和应急处置的方式,实现对整个划定区域的航空器进行全面管控。如发现机坪突发事件时,各岗位通过对讲机进行有效联动,在机坪上不间断巡视的“应急处置”人员根据报送的方位及时到位进行处置,切实保证了航空器安全管控的高效率。通过融合人防、技防的形式,全面提升安全防范效能,实现了点面结合,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防控,在技术层面上实现了航空器监护区域全覆盖,确保机场运行安全。
改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归属感
传统的航空器监护工作需要监护员在没有任何遮挡的机坪上执勤,与烈日相伴、与风雨相拥是航空器监护员们的常规操作。对他们而言,最难熬的就是机坪冬天寒冷、夏天暴晒,以及航班延误后长时间的机下等待。在航空器区域监护工作推进过程中,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先后为航空器区域监护工作现场设置配备了执勤岗亭、巡视车辆及视频监控等设施设备,供航空器区域监护使用。原来坚守在机坪上的监护员被分配到了视频监控、车辆巡视、固定值守和应急处置等岗位,对于航空器监护员来讲,今后不必再承受工作环境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现有的工作环境较原来有了质的飞跃,也更加具有科学技术水平。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航空器区域监护工作的逐步运行,是落实新疆机场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将持续强化主体责任落实,结合“四型机场”建设要求,持续跟踪民航业界技术变化,围绕机场核心应用领域,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研究创新,开发视频远程系统平台,实现对机场运行中的航空器、车辆、保障资源的感知,融合更多机场实时数据,同时不断完善实施区域监护模式下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严格落实日常管理、风险识别、质量控制、应急处置职责,切实提升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空防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区域监护模式运行的安全、平稳、有序,为新疆机场集团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空防安全及数字化转型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 李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