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市佃坝镇佃坝村五片区农机大户高永生和高长录是一对父子,2018年,儿子辞去大学职务回家接过父亲的接力棒,一晃6年,父子二人各显神通,在广袤的田地里播种希望。
明面较劲 暗地给力
今年62岁的高永生是包产到户改革时昌吉市最早的一批农机手。为了养家糊口,1986年,他变卖了运输车,又贷款凑了8万块,买了一台东方红拖拉机,开始了农机手的生涯。
“当时还配套购置了犁地机、坪地机、播种机。一边服务周边农户,一边开荒种地,每到春耕时节,没黑没白的干,整个人都是泥头泥脸,吃尽了‘挖地球’的苦。”回忆起往昔,高永生历历在目。
为了赚钱,高永生忙完生产队周边的耕种,还要去乌鲁木齐南山甚至更远的地方春耕,春耕前后3个月,不得一点空闲。
“一想到孩子读书上学,再苦再累苦都能吃,难关都能挺过来。”高永生说自己毕生的努力就想让孩子脱了“泥腿子”。
天不遂人愿。
2018年,已经在大学任教7年多的高长录向义无反顾地辞去公职,回家和父亲一样摆弄起了农机。
“当时气得上头。努力了一辈子,又回到了原点。”高永生对高长录的决定一百个不接受。
辞去公职,高长录准备买下第一台散花采棉机。
“二手采棉机虽然便宜,但是也凑不够钱。我爸就在队上和自己的朋友、老主顾处帮我筹钱,支援了自己40多万。”高长录说,父亲是明面儿上和自己较劲,但暗地里帮助自己,让他顺利迈开创业的第一步。
长者追风 少年求稳
比起高长录,年过半百的高永生更喜欢“冒险”。
2016年,高永生看好黑枸杞市场前景,尝试推广了260亩。
“推广那年市场价每公斤500块,到了收获那年跌至30块。”高永生说,当时家里前后院、农机场到处堆得都是黑枸杞。
看到父亲的黑枸杞囤积滞销,高长录注册了一家以农产品初加工为主要经营业务的合作社,一度在淘宝等电商平台帮助父亲销售黑枸杞。
“零零散散最终都卖出去了,一盘账,赔了30万。”高永生说。
高永生喜欢学习新技能,经常向儿子请教,图为高长录指导父亲学习无人机维修管护技能。(马月摄)
帮父亲销售黑枸杞的过程中,高长录也积累了不少经验。高长录发现农产品市场也有很多经营门道,他说:“合作社运营了三年,期间帮父亲经营过土鸡养殖、共享菜地、食用葵花等业务,虽然都没怎么赚钱,但是对农产品销售许可、纳税规范等有了初步的掌握。”
“赶时髦”的父亲让高长录学会了求稳求成。
2022年,高长录贷款630万购置了一台收获打包一体式彩棉机。
“虽然投资大,但这是机械化种棉的趋势。”高长录说。
有了重器加持,高长录的业务从昌吉市逐渐拓展到五家渠、兵团农六师,最远到阿拉尔等区域,雇工达到30多人。
到2023年底,高长录的固定资产已经突破1200万,智能化、现代化的农机发展趋势让父亲高永生赞叹不已:“赶上了好时代,哪里能想到,他们这一代人吹着空调、穿着衬衣耕种万亩农田。”
隔代竞“机” 尽显“高”低
2019年,父子俩合计着买了两台无人植保飞机,跟着年轻人,年近六十的高永生学会了用无人机种地。
“农业要有现代化,农机必须现代化。”高永生说,这是几年来父子俩第一次达成共识。
2022年,在父亲的鼓励下,高长录注册“昌吉市丰锦农机技术服务中心”,从散户业务开始承接对公业务。
在农机经营和操作技能上较劲的父子俩却同爱钻研新设备,图为高长录和父亲在互联网查看新一代采棉机。(马月摄)
“市场上农机占有率逐渐升高,规模化经营需要突破种植和农机两个瓶颈,才有出路。”高长录一边说着,一边摆弄着机器零件。
在高长录看来,再好的设备也需要与技术达成完美结合。
“采棉机上3360个摘定,3360个小齿和3600个销子,要亲手过一遍,显微镜下看故障,才能保证95%的采净率。”这些年,高长录积累了不少技术经验。
今年,高永生在全州尝试推广500亩超宽膜植棉,高长录准备帮助父亲播种,在实验中更新农机设备,让土地不仅增效益,更要添“绿益”。
高永生说:“中央连续21年出台一号文件,‘三农’政策一年比一年好,新一代农人已经从父辈的拼苦力赶上了拼时代的好机遇,农业大有可为,农村大有希望。”(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