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7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新疆美术馆承办的“和生共长——新疆设计师在地文化创作特展”在新疆美术馆开幕。展览分别从平面设计、装帧设计、珠宝设计、服装设计、舞美设计五个方面,集中展示新疆知名设计师的作品。设计师从不同角度,表达对新疆在地文化的理解,“和生共长”主题展既有前沿性、创新性的学术价值,又有传承性、共享性的社会现实意义。
设计师·生活·生态
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设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设计师的灵感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体悟,设计所创制出的产品是为了满足消费需求,正如新疆设计师杨霖森所言“消费需求的变化,才是品牌设计师主攻的课题”因此,他的设计更多是从我们现实生活出发,设计人性化的产品。设计表达的是设计师对人造物质的艺术理解,在特展中看到杨霖森的作品《天润酸奶—冰淇淋化了》,才了解其创意源于新疆民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一个“了”字之后,连接出一串“了”,每一个名字都清澈自然,朗朗上口,每一款酸奶都有固定的粉丝群,表达了设计师对在地民歌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
人的生活方式与设计密切关联,这种联系存在于设计和人生活的自然世界,以此形成了设计与生活方式的复杂联系。一方面设计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形成,另一方面,人们生活方式又影响着设计的走向。可以说,设计与生活如同影子离不开物体,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也离不开设计。同样,设计师也离不开生活,离不开他所处的自然世界。世界是设计的本源之地,处于自然世界中的人,由于消费水平、审美、喜好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由此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正是由于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设计的多样化也随之产生。李新霞设计的《二十四节气系列首饰》,运用传统文化和工艺技术,将具有代表性的二十四节气元素融入首饰创作中,将二十四节气所展示的文化精神通过首饰展现出来,让首饰设计更好地贴近自然、融入生活,使设计更具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由此可见,设计师——生活——生态处于“和生共长”的恒定关系中。
地缘叙事与民族精神的主观表达
本次展览选择以“和生共长”这一具有社会现实意义和学术关注度的主题,突出新疆独特的地缘优势。设计师们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将新疆在地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作品。不仅展示了本土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更体现了他们对在地文化的理解、热爱、传承。设计师王松选择新疆特有的十二木卡姆、艾德莱斯绸、红枣、雪莲等文化符号,通过的细腻观察和对地方场域的深刻体悟进行设计创作,用设计实践活化地方产业,打造新疆品牌,并循环于设计创新,达到设计的在地化承续。设计师扎根新疆,深入挖掘各民族衣、食、住、行、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因子和文化符号,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讲述新疆故事,展示鲜活的新疆文化形象,这是一种文化自觉,是设计师对新疆地缘叙事的主观表达,也是在地文化的独特价值所在。
在70周年国庆活动中,新疆“民族团结”彩车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彩车模型在本次特展种展出时,无疑是一种震撼,让我们不禁想起它在天安门前游走的绚丽场景。“民族团结”彩车造型外观是一个形象逼真的巨大石榴原形,色彩炫丽、流光溢彩。在轴型石榴瓶屏幕上,运用电影胶片方式,滚动播放着新疆的大美风光。从石榴籽中涌现出一张张新疆各族少年儿童的笑脸,每一张灿烂的笑脸都绽放出对祖国的深情祝福,每一双清澈的眼眸都饱含着对未来的美好希望,石榴瓶象征着瓜果之乡的新疆两千五百万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能歌善舞的“丫头子”站在车前部纳格拉鼓舞台上,15名舞蹈演员翩翩起舞,绽放出歌舞之乡的艺术魅力。车身佩以舞动的五彩丝带,动感中带有着艺术美感,在阳光的照耀下,分外夺目。五彩丝带,连接梦想与未来,代表着新疆绿洲文化、草原文化、军垦文化、城市文化、丝路文化飞舞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这块祖国宝地上。新疆彩车的设计被认为“是所有的彩车设计方案中最具有亮点的,是全国彩车设计制作的一次重大创新。”这是著名设计师翟为民的设计作品,设计师将在地文化透过区域的特定体认,以设计实质渗透美育,激发了观众的地方想象和文化认同,让参观者能从中领悟在这片辽阔的疆域上,中华民族由多元到一体、由松散到紧密,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思想,进而产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新疆“民族团结”彩车具有集新疆各民族文化之大成的多元一体文化特征,彰显了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新疆特有的民族精神,这是设计师对新疆民族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设计师们如何通过设计,传递出对和生共长、可持续发展的深刻思考。
本次特展成为新疆设计师展示设计成果、交流学习的重要平台,也为观众提供了深入了解新疆文化的窗口。未来,设计师若要在设计中继续焕发生机,树立好自身品牌形象,更须根植于深厚的在地文化土壤,讲述好中国新疆故事,以隐喻的表达唤起观众的集体记忆,呼唤观众对民族情感的认同和对中华文化发自内心的追随和赞扬,由此设计出更具风格化和创造性的经典作品。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申艳冬)
文/图:申艳冬(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艺术人类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