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轻转弦轴,一手拨动琴弦,付饶侧耳细听,调整着手中的琵琶。5月14日,演出还未开始,新疆博物馆里来来往往的观众,已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她。
这一天,由新疆日报社、新疆艺术学院、新疆博物馆联合主办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博物馆里的音乐会”,在这里举行。
这场特殊的音乐会让新疆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琵琶专业教师付饶期待了许久,“在博物馆里演奏,我们是第一次,琴声更像是和历史的对话。”新疆博物馆里那些乐器文物,让她感知着古代艺术家们为后世留下的文明华彩。
在演出之前,新疆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的师生在“新疆历史文物展”里久久驻足,沉浸式感受古与今的连通。
琵琶、扬琴、手鼓合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新疆艺术学院提供
克孜尔石窟壁画上乐伎怀抱的琵琶、且末县扎滚鲁克墓地出土的箜篌、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古琴,从民间收集而来留着斑斑印迹的热瓦普、笛、扬琴……这些带着历史之音和人类智慧的文化遗产,记载着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
“从古至今,不论中国的民族乐器样貌、音乐形制发生了多少变化,它所传承下来的精神核心是不变的。”参加音乐会演奏的古筝专业教师马宇昕认为,音乐从诞生起就是人们表达情感、寄托期望、传播文化的载体,到今天它依然延续着这个使命,音乐发展史也是人类文明进步史。
热瓦普的清亮之声给音乐会带来了美好的开始,跃动的琴弦诉说着对祖国母亲的美好祝福;弹拨尔的婉约之音似春的力量,带来骄阳之暖,带来雨露之润,带来勃勃生机……
历经岁月更迭,中国民族乐器中那些流传在新疆大地上的明珠,依然保留着它的自然、热情、随和。无论是天山南北、塔河两岸民间艺人的即兴弹唱,还是音乐厅里专业演员的推陈出新,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聆听。
古筝、二胡合奏《万疆》。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银璐摄
古筝情悠悠,二胡声声诉。当一首国风满满的《万疆》响起,音乐会上围观的人们跟着节奏拍手哼唱,这让正在演奏的二胡专业教师赵晋宇心里泛起阵阵暖流。
“是不断的融合创新,带着音乐走向佳境。这次音乐会上,大家积极尝试多种乐器的全新搭配、合奏,实现传统的风味里飘散着现代的气息。”赵晋宇非常关注当下年轻人对传统乐器演奏的口味需求,希望能把中国民族音乐积极传承下去。
“这场音乐会上观众热切的反应,代表着百姓对优质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新疆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李晓菲希望将“博物馆里的音乐会”做更多延展,进一步引导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把理论知识和艺术技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做到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奏响《昆仑之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摄
阳光照耀下的塔什库尔干雄浑壮美,帕米尔高原上的悠悠笛声撩动人心,“博物馆里的音乐会”结束于民乐合奏《昆仑之春》,米尔佧斯木·依马木和他的同学们用手鼓、扬琴、长笛、热瓦普、弹拨尔共同奏响新疆大地之音,小伙子们像展翅的雄鹰,即将飞入自己的音乐新天地,去描绘奋斗的身影、幸福的欢歌。
责任编辑:加尔肯古丽·吐尔逊
(银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