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新疆网络作家奕辰辰的同名小说《慷慨天山》改编的广播剧正在石榴云客户端持续播出,截至日前,该广播剧已播出三十五集。
广播剧《慷慨天山》聚焦第一代兵团人屯垦戍边的感人故事,以声音为媒,演绎兵团往事,讲述了新疆解放军部队在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之前,肩负放下钢枪、拿起铁锹的特殊使命开展生产劳动的英雄事迹,塑造了刘振华连长、指导员、机枪手等一批性格饱满的人物形象,立体展现了第一代兵团人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
作家奕辰辰用白描式的手法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刻画出兵团第一代建设者的英雄群像,具有厚重的时代肌理和现实质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之际,广播剧《慷慨天山》将带领听众重新回顾兵团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和兵团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光辉岁月。
奕辰辰
广播剧《慷慨天山》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剧中解放军战士们开渠、修路、剿匪、与狼大战等故事环环相扣,多条叙事线索纵横交织成一个立体的叙事空间,让听众体验故事快感的同时,更有真实的现实触感,仿佛穿越时光隧道,重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兵团战士在沙漠荒原、边境沿线极为严酷的自然条件下顽强生存,建设和保卫边疆。尽管他们面临食物匮乏、生产资料不足等诸多严峻问题,但他们却用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创造了大地奇迹。
剧中最打动人心的还是交织在人物之间的复杂情感,围绕刘振华这一主人公展开的兄弟情、爱情以及民族情无一不让听众为之动容。目睹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机枪手在剿匪过程中牺牲,作为干部的刘振华禁不住落泪。刘振华和女兵赵明霞两人历尽波折终成眷属,甜蜜的爱情在艰苦的生产劳动岁月中,显得越发弥足珍贵。牧民别克和迪娜拉奶奶则在部队危险时刻为其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帮助,反映出兵团战士与少数民族同胞共同生产生活中建立的深厚民族情谊。
广播剧《慷慨天山》通过角色对话、旁白解说等形式来展现故事情节,以自然流畅的对话和富有表现力的声音,为听众提供了沉浸式的听觉体验与情感认同。人物高超的配音技巧让接地气的语言更加鲜活生动,方言土语、俗语等语言的运用凸显了剧作的民间化和地域特征。
作品描写细腻而真实,尤其是作家对场景描写的调度和心理描写的把控,都真实地还原了当年兵团人生产生活的现实境况。特别在人物塑造方面,广播剧《慷慨天山》刻画了多层次、立体化的兵团战士群体形象。主人公刘振华连长一出场便是脾气火爆、性格莽撞的军人形象,但他绝不是没有头脑的“匹夫”“莽汉”。刘振华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有勇有谋、思维敏捷,不论是指导生产还是指挥作战都显示出极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剧中很多小人物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机枪手临危不惧,炊事员小家伙勇敢无畏,牧民别克仗义忠诚……这些人物形象丰富而立体、饱满而真实,他们不仅是当代中国屯垦戍边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更是承载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时代表达。
与此同时,此次网络小说《慷慨天山》改编成广播剧的成功案例,也为ip改编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与借鉴,对于新时代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网络小说《慷慨天山》具有丰富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以此改编的广播剧则通过声音的方式进一步挖掘和展现原作的丰富内涵与价值意义。对受众的精准定位使得网络小说《慷慨天山》颇受年轻读者的喜爱和热捧,广播剧的改编同样以准确的受众分析和优质的内容,成功吸引年轻人关注兵团故事、关切老一辈兵团人的生产生活与精神世界。
广播剧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具有独特的媒介特性,如声音的表现力、空间感和想象力的调动等。制作团队在改编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特性,借助音效、配乐、声音表演等手段,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进一步地说,此次网络小说《慷慨天山》改编成广播剧的成功经验为新疆ip改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有助于推动新疆本地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也为其他媒介形式的改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呈现的可能。
总而言之,广播剧《慷慨天山》通过讲述以主人公刘振华为代表的解放军战士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就地专业,铸剑为犁,在伟大祖国西北边陲广袤无垠的戈壁滩上开展劳动生产的动人故事,展现了第一代兵团人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作家以质朴的笔触书写了兵团人深挚的家国情怀,用富有现实感的故事凸显时代潮流中历史脉搏的跳动。除此以外,广播剧《慷慨天山》采用创新的艺术形式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的新疆篇章、兵团篇章,剧目制作团队在音效、配乐以及后期剪辑上以高超的专业水准,为故事营造出真实的氛围感,使观众获得了良好的听觉体验,让更多人听到了新疆故事、兵团故事的时代最强音。(作者:张 凡、张志英)
作者简介:
①张凡,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教授、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兵团英才青年项目和石河子大学学科带头人(a级),兼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和兵团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等;②张志英,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