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友好南路街道友好社区工作人员来到石油家属院,帮助小区居民王阿姨在手机上完成了退休人员资格认证。这是民生服务业务升级后,友好南路街道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的一个缩影。
图为友好社区工作人员帮助辖区老人进行高龄津贴认证。
在辖区居民信息核查中,友好社区工作人员得知辖区居民王阿姨有退休事宜的困扰,便上门帮助辖区居民办理业务。“这个小区老年人居多,对于手机操作也不是特别熟悉,我们多走一步,居民就少走一步,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从‘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王金凤说,作为社区工作人员,除了代办业务、政策宣传外,还会帮助居民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
图为辖区民警为居民讲解法律政策。
日前,友好南路街道党工委梳理党建、民政、医保、社保、卫生健康等5大类52项民生服务业务,推行“流动说事点 服务百宝袋”工作机制,把办公桌搬到群众家门口,邀请辖区内民警、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专业人士共同参与,便捷服务再升级,并在多个维度发挥积极影响,居民参与热情也越来越高。
一张“流动办公桌”、一个“服务百宝袋”、两把椅子,就是一个便民服务点。在鸿雁社区科技院小区楼下,社区工作人员正在开展居民医保、就业登记等政策的咨询服务。“家门口咨询真的是太方便了,省去了不少时间。”居民路大爷笑着说道。
图为鸿雁社区工作人员依托“服务百宝袋”向居民讲解医保惠民政策。
桌椅动起来,人心走进去。友好南路街道各社区通过“流动办公桌 服务百宝袋”的工作机制,架起一座座连心桥,不断缩短为民服务半径,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下一步,街道将持续把服务“送”到居民家中,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丨刘芳、刘沁东)
【责任编辑:王辉】